新華社轉載媒體消息稱,受反腐影響中國公務員離職人數大增,來自一家獵頭網站的報告數據顯示,2月已有超過1萬名公務員通過這家網站向潛在雇主提交簡歷,這一數字比2014年同期增加逾30%。公務員離職原因是什么呢?
在樂觀者看來,隨著反腐與八項規(guī)定執(zhí)行的深入,公務員離職現象增多,說明相關改革正在起作用,所以,當是一個積極信號。而在悲觀者看來,這或預示著,當前公務員的生存壓力確實加大,所以要借此反思公務員待遇問題。這兩種邏輯并不陌生,但僅就目前的情形來看,或許都是“合理想象”大于實際。
任何一個行業(yè),出現規(guī)?;碾x職,都離不開內外因的作用。上世紀90年代,人社部統(tǒng)計僅1992年辭職下海的公務員就超過12萬人,這是真正的離職潮。離職原因很明顯:市場經濟剛起步,機會多,競爭壓力較小,創(chuàng)業(yè)成本低。
現在,在大眾創(chuàng)業(yè)、萬眾創(chuàng)新的鼓勵之下,各行業(yè)確實都面臨著重新洗牌、轉型的機遇,導致各個領域的跳槽現象都在增多。就此而言,公務員中離職意向上升,其實并無太多特殊性。再加上金融等行業(yè)受政策影響頗重,也亟須一些熟悉政府工作流程、制度,懂政策、與政府溝通順暢的人才。這些都是公務員群體離職意向增多的客觀外部背景。在這個角度,這樣的跳槽心理,或更多只是外部環(huán)境的刺激。
從內部來看,盡管公務員的灰色福利等有了較大的壓縮,管理上也趨于規(guī)范,但較之于其他行業(yè),公職崗位總體仍是一個“含金量”較高的職業(yè)。隨著潛規(guī)則的壓縮,一部分并無特別追求的人,確會不排除因為愛好等原因而選擇退出,但這同時也給真正想做事者帶來了新空間。所以,綜合判斷,僅僅因為公務員崗位內部環(huán)境的變化,不太可能時在短期內引發(fā)跳槽的離職原因。
如果說公務員的離職意愿確實較以往在增加,但在客觀上,它未到具有轉折性信號意義之時。更不能將之視為是“官不聊生”的新佐證。相反,對于這部分離職行動,更要提高警惕,防止出現“人走權留”,或者違反相關法規(guī)對于公務員在離職后從事營利性活動規(guī)定的現象。
無論怎樣的離職原因,相關改革不應該被暫時性的現象所迷惑,致力于公務員職業(yè)透明度與規(guī)范性的改革,還應繼續(xù)推進。當這個職業(yè)真正到了能進能出,且被社會眼光正??创臅r候,公務員或才稱得上回歸到一個正常的職業(yè)。